10元賭注引發的躺槍慘案正在玩火的美國玩家
網易愛玩百萬稿費 活動投稿,作者 尹紫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沒有絲毫冒犯的意思,但那些對抗激烈的游戲的確很容易讓人打出火氣。在游戲場景主要是網吧內局域網對戰的那段日子里,坐在一間網吧里的玩家因為游戲里外的雞毛蒜皮小事引發口角,并升級成打架斗毆的事情就多如牛毛,最終動刀流血鬧到上了社會版新聞的事件也并不少見。 就算是參加正規比賽的選手,有時也會一言不合動起手來。如今的“星際老男孩”曾在直播中回憶了當年承辦WCG比賽時,在全國各分賽區遇見的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打架事件,有要砍手的、砸汽水瓶的,還有打完架跑路不到一小時被抓捕歸案的。03年CXG(CyberXGames)洛杉磯預選賽上,美國人在游戲內比槍法,在游戲外比拳法,甚至還掏出了真槍,險些釀成慘案。
2003年CS比賽選手甚至掏出了真槍實彈 而到了以線上對戰為主的今天,游戲社區中的火藥味并沒有因為距離的拉遠而降低,玩家反而因為可以躲在屏幕之后而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你還真能順著網線過來砍我嗎?所以“來信砍”式的互噴簡直是司空見慣。玩家的線上對罵在信息大海中連個浪花都砸不出來,但如果網絡空間的暴力傳到了現實中,并導致一名無辜者慘死,我想就沒有人能夠笑得出來了。
此次悲劇的無辜受害者 一場《使命召喚》比賽引發的慘案 去年12月28日,在美國舉辦的一場帶賭注的4V4《使命召喚》比賽后,輸家中的兩名玩家(暫稱A和B)開始相互甩鍋,隨后演變成爭吵。僅僅是網上撕逼已經不能平息A的怒火,于是A想要通過報假警的方式讓B被查水表。得知A的打算后B也不含糊,痛快地給出了地址,并叫囂“我等著你,我要讓你(因為報假警)蹲五年號子。”
撥打報警電話的C,已被洛杉磯警方逮捕 于是A找來了“報假警專家”C,C在報警時編了一個故事,他自稱在爭吵中一時沖動槍殺了自己的父親,挾持了自己的母親和弟弟,還在家里灑滿了汽油。當接線員詢問C地址時,他給出了B的地址。特警迅速趕往該處,在門口他們截住了一名男子。當特警要求男子舉起手來時,受到驚嚇的男子沒有服從指示,而是不知為何將手摸向了腰部。特警隨即開火,最終男子因失血過多死在醫院。 然而這名死于特警槍口之下的男子不是B,他甚至都不是一名游戲玩家:B給的地址根本不是自己的,他只是隨便找了一個地址罷了。結果一名無辜者遭受無妄之災,母親失去兒子孩子失去父親。而這場導致無辜者喪生的比賽的賭注是多少呢?1.5美元,不到十元人民幣。
由于反恐形勢嚴峻,美國特警的神經往往高度緊繃,遇到異動往往會立即開火 “特警來了”式的惡作劇 在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中,搜索關鍵詞”主播+查水表”,你可以找到大量國外主播在直播過程中被警察突襲、盤問、搜查的視頻,甚至有好事者專門剪出了集錦。這類視頻一般被視為是搞笑視頻,全副武裝的特警破門而入,主播們手足無措一臉懵逼。觀眾們歡樂地在彈幕上玩著彩虹六號的梗,直播間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但恐怕那些被上了膛的槍指住的主播們是笑不出來的。
主播在直播時被荷槍實彈的特警制服 這種通過報假警引導警察沖擊他人住所的惡作劇,光是在美國一年就有四百起以上,以至于美國聯邦調查局不得不專門發明了一個名詞來特指這種行為——“特警來了”(原文swatting,取狼來了之意,暫譯為‘特警來了’)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便發生了許多虛假炸彈威脅案件,犯人謊稱在機場、超市、學校等公共場所安放炸彈,意圖制造大規模的恐慌干擾公共秩序。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對這種把戲樂此不疲。就在去年三月份,因為一連串炸彈威脅,英國人不得不在GCSE考試當天緊急疏散了26所學校,后來證明所謂的炸彈純屬子虛烏有。
虛假炸彈威脅也可以視為swatting的早期形態 這類造成大面積恐慌的惡作劇,便是特警來了式惡作劇的雛形。但這類惡作劇過于興師動眾,造成的公眾財產損失難以估量,警方追查力度很大,犯人一旦被抓捕也將面臨嚴重的指控。數年乃至數十年的牢獄之災,無形中也讓許多躍躍欲試者望而卻步。 于是進入21世紀后,報假警的惡作劇開始朝著小型化靶向化演變,惡作劇者不再追求大范圍的公共恐慌。與此同時由于反恐形勢的改變,警方也開始傾向于出動精銳的快速反應小隊應對突發狀況。于是“特警來了”惡作劇正式出現,惡作劇者們會想辦法誤導警方派出全副武裝的特警“打擊”特定的目標。
swatting和警方戰術變革也有關,警方更傾向派出精銳小隊處理突發狀況 游戲直播與被查水表 最初這類惡作劇的目標是公眾人物,尤其是賈斯汀·比伯、金·卡戴珊、泰勒·斯威夫特這類充滿爭議、同時擁有大批擁躉和黑粉的明星,放到國內就是芙蓉姐姐和小鮮肉之流。最后連提案要求嚴懲此類惡作劇的眾議員克拉克也遭遇了一次“特警來了”。 這類案件影響雖然惡劣,但卻沒有嚴重到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偵破的程度。同時嫌疑人也會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這進一步增加了破案難度。雖然有許多犯人被繩之以法,但大多數惡作劇的結果還是不了了之。同時對實施者而言,相較于讓大量無辜群眾受影響,打擊特定的“有黑點”人物的心理負擔更小。于是乎這類案件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近年來,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惡作劇實施者們的興趣也從騷擾名人逐漸轉移到了騷擾游戲主播們身上。原因很簡單,因為相較名人而言,游戲主播們實在是更合適的目標。
賈斯汀比伯便是swatting實施者的重點關照對象 大牌明星往往行蹤成謎,日程嚴格保密。即使惡作劇實施者知道他們的住址,也無從得知他們是否就在家中,往往是讓警察空跑一次。被耍的次數多了,想要騙過警方讓他們突襲名人宅邸也變得越來越難。 但游戲主播們就不一樣了,相較于名人,游戲主播更容易受到攻擊。他們往往要守著一臺固定的電腦直播,只要通過種種手段獲取到他們的地址,便能一抓一個準。而相對于名人豪宅,主播們的地址更普通更不起眼更容易騙過警方。主播們雖然在網絡上有一定影響力,但對于有些連“直播”是什么都不太清楚的警察而言,哪怕你是XX一哥也是先按倒再搜身的待遇。
突襲主播住所的特警視角 更加絕妙的是主播們是開著攝像頭的,這就意味著他們被查水表的全過程都會被實況直播出去。惡作劇實施者可以安坐家中,開瓶啤酒,靜靜欣賞惡作劇的成功。相比于用這種方式惡整名人,惡整主播帶來的成就感顯然要多得多。 再加上游戲主播大多個性強烈、不善經營自己的公眾形象,本身又是暴得大名,導致他們的黑粉也異常之多。有動機惡整主播的人很多,主播本身易受攻擊,而實施惡作劇的難度并不大。綜上所述,也不難怪我們能在視頻網站上看到大把大把“直播游戲中被查水表”的視頻。
俄羅斯主播被特警突襲 遠離暴力,更要保護好自己 作為一群看客,那些“主播被查水表”的視頻集錦讓人笑到肚子痛。但就像前面所說,被一把上了膛的步槍指住的主播們是笑不出來的。28日晚的這起慘案不是一次偶然的悲劇,早在之前這種惡作劇就已經造成過多次惡果,已經有玩家因此流血受傷。 2014年,一個名為保羅·霍納的15歲玩家在多次被另一名玩家在《戰地4》中痛虐后,通過種種手段取得了對方的住址,實施了一次“特警來了”式的惡作劇。特警突擊了那名玩家的房子,并在搜查過程中誤認為該玩家的父親有威脅性行為,將其開槍打成重傷。最終保羅·霍納被判25年有期徒刑。
當被宣判25年有期徒刑時,15歲的保羅痛哭流涕 歐美反恐形勢越來越嚴峻,一線警務人員的神經越繃越緊,就在28日的悲劇發生后兩天,美國又發生了一起惡意伏殺警察事件,兩名警察喪生。在“稍有異動立即開火”的指導思想下,任何風吹草動的意外都會導致悲劇。就像28日的悲劇中,被槍指住的路人不知為何摸向了自己的腰部一樣。 但這種惡作劇不僅沒有收斂,反而開始有蔓延之勢,攻擊對象已不再局限于游戲主播,而是開始攻擊整個游戲界。從普通的游戲玩家、到游戲社區中的民間評論家、再到游戲開發者和游戲公司的高管(例如Bangie)都成為了攻擊目標。這種行為已經開始脫離了惡作劇的趣味,變成了一種施行暴力的手段。
Bungie高管也遭遇過swatting 不過對于天朝玩家而言,這些都是在遙遠的太平洋另一端的世界發生的故事,離我們有十萬八千里,我們連隔岸觀火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隔岸吃瓜。對于槍支泛濫和警察軍械化,我們并沒有切膚之痛;美國警察又擊斃了多少個手無寸鐵的平民,對我們而言也只不過是一個數字,最多發一句“民主的警察怎么這樣啊?”的感嘆。 和帶著恐怖與悲劇色彩的美式“特警來了”不同,天朝的直播、游戲每每牽扯到執法部門,總是帶有幾分作死的喜劇色彩。往前看,有某直播平臺主播為求成名腳踩警車拍照、直播打砸警車、穿警服直播,結果被請去喝茶的新聞;往近了說,有死亡宣告直播打女友,十五分鐘后被當場帶走的鬧劇。神州大地上,到處都是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天朝的直播牽扯到執法部門時往往都是鬧劇 但請明白,美國的悲劇沒有在天朝重演,并不是因為兩國玩家社區的氛圍有什么不同,只不過是社會環境的差異罷了。拿掉泛濫的槍支、猖獗的恐怖主義等外部因素,中美兩國的玩家群體內部一樣戾氣極重,一樣充斥著噴子、釣魚黨和洶涌的網絡暴力,這一點天下烏鴉一般黑,五十步不要笑百步。 天朝的游戲玩家壯大史不也是一部互噴史嗎?從最早的主機玩家劃陣營互噴、主機玩家和PC玩家互噴、正版玩家和盜版玩家互噴、DOTA和《英雄聯盟》玩家互噴、端游和手游玩家互噴,再到外部大環境中無論青少年有個什么不良行為,主流媒體都把游戲作為罪魁禍首拎出來噴一次,網絡暴力就在這一次次的互噴中螺旋升級。
天朝的玩家壯大史也是一部互噴史 之所以我們沒有發生這種悲劇,是因為在這里不會因為一個電話就引來一車神經緊繃全副武裝的特警拆你家防盜門。但如果互換位置,天朝玩家中也會有人去打那個假報警電話。在這里雖然沒有“特警來了”式的惡作劇,但我們有知名大主播煽動粉絲人肉、攻擊水友——不止一個主播這樣做過,而且他們做過不止一次。 需要明白的是,煽動粉絲去人肉搜索、人身攻擊另一位玩家,本質上和騙一隊特警突襲另一位玩家或主播的住所沒什么不同。二者都是網絡暴力的在現實世界的延伸,只不過后者走的更遠更危險。在網絡暴力的漩渦中,沒有吃瓜看客獨善其身的位置,每一次點擊、每一次搜索和每一次關注,都讓你成為了參與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網絡暴力能消失嗎?我認為不能。網絡暴力會衰退嗎?我認為不會。因為讓數以百萬計的聲音共同發言,只有最激進最極端的聲音才能被最多的人聽到。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地遠離它,并在這個個人信息越來越廉價的信息網絡中藏好自己的蹤跡。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網易愛玩 ,每晚陪你嘮嘮游戲\動漫\影視的那些事兒~ 往期薦文: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