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玩王者榮耀,就像一年沒有性生活
可能太多人沒有性生活吧,所以大家都去玩王者榮耀和陰陽師了。 不僅睡覺前玩,睡醒了還要玩。不僅成年人玩,小孩也玩。 你見過清晨七點的深圳地鐵嗎?上學的和上班的,有一大半都在玩王者榮耀或者陰陽師。
低頭族不一定在玩王者榮耀,但玩王者榮耀的一定是一枚合格的低頭族。 手游和社交媒體讓我們覺得,當低頭族并不孤單。可是這些年在修煉成為低頭族的道路上,鬼知道人類經歷了什么…… 做一個低頭族是什么體驗? 作為一個低頭族,首先, 舍棄性生活不在話下。 所以,有時候不是你沒有性生活,是你為了手機放棄性生活。 Online Psychology Degree 網站制作了一張信息圖表,表示美國有 75% 的使用者會通過移動電子設備上網。同時有 1/3 的使用者睡覺前寧愿玩手機,也不愿與另一半做愛做的事。
圖:OnlinePsychologyDegree.net 其次,作為一個低頭族,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手機故,二者皆可拋……
不要手賤去搜視頻,看完很寒心 為了玩手機,不要自己的小命就算了, 娃也不管了……
隨便一搜,發現自有智能手機以來,類似的慘劇越發頻繁(而且新聞標題上都是媽媽惹禍的比較多)。 敢情現在爸爸都去玩手機打游戲了,所以只能讓媽媽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游戲……嗎? 作為一個低頭族,查看手機的“手速”一定很快。 據應用分析公司Flurry在2015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如果按照“每天在手機上打開各種應用的次數超過了60次就屬于手機上癮”這一標準,全球手機上癮人數已經超過2.8億,并且這個數字增長神速。 作為一個低頭族,查看手機的“專注力”一定很高。 諾基亞前高管Tomi Ahonen近日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普通人平均每天會看手機150次,去掉每天睡眠的時間,在醒著的時間里平均每6.5分鐘會看一次手機。 作為一個低頭族……啊!縱然我內心吶喊,我也不想當低頭族,可是
因為手機比男女朋友好玩啊 為什么還要找男女朋友,為什么還需要性生活,是手機不夠你玩嗎? 《查令十字街84號》和《電子情書》里面那些石器時代的傳情達意的方法,你該不會還在用吧?
圖:澎湃新聞 你不是唯一一個想和Siri和微軟小冰談戀愛的人。
圖:Davide Milgrim 如果你的心已經屬于女神男神愛豆們,自然是極好的,因為TA們經常恨不得花錢買熱搜來與你“相見”。手機上,隨便滑兩下就能看到愛豆們的最新動態,多么有戀愛的趕腳呀。 感謝高科技,讓我們在上下翻飛的手指中實現高潮 (誤):
刷完文字刷視頻,窮盡三生三世,追遍四海八荒:
圖:看看新聞 終于看完男神女神的動態惹,那不如再刷刷今天的熱搜、搞笑視頻、高能段子吧啊哈哈哈哈哈……刷完X友圈刷X博,刷完X博刷X撲步行街,再刷X瓣,再刷X乎……咦,怎么兩個小時就過去了,我都干了些啥???
小小的一塊屏幕,玩游戲聽歌看小說看直播一應俱全,難怪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流淚,不低頭不是中國人: 可是低頭這個鍋,手機不想接:沒了我,你還能是一個好員工嗎?
X信被競爭對手撕上門,也是因為這個。圖:網絡 沒了我,你還能是那個天下大事無所不知的你嗎?
不過就像某些黑心餐廳的員工不會吃自家菜品一樣,某些科技巨頭反而對自己孩子使用科技產品管得死死的:
“所以,你的小孩一定超愛iPad的?”我問喬布斯……“他們壓根沒用過,”他告訴我。“我們對孩子在家使用電子產品有限制。” Wired的前編輯、現3D Robotics的主管、無人機生產商Chris Anderson,也對家里的每個電子產品設置了時間限制和家長管控。“我孩子說我和我老婆是法西斯,對高科技太過緊張,他們說自己身邊朋友家里沒誰管得這么嚴……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科技種種一手危害。……所以也不想在孩子身上看到類似情況。” ——紐約時報《喬布斯是個“低科技”家長》,2014 對于設計游戲的人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怎樣能讓你一直玩下去。
問:新技術的設計者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嗎? 答:創造電子游戲的人不會說他們期待人們上癮。 他們只想讓你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在自己的產品上。 智能手機上的某些游戲要求你付費,所以他們想讓你一直玩下去。這些設計者會在游戲中注入一定量的反饋, 這跟老虎機偶爾讓你贏一把以保持你的興趣是一樣的。 不足為奇的是,游戲制作者往往會預先測試不同版本的新發行產品,看看哪個最讓人難以抗拒,哪個讓人們保持注意力的時間最長。這的確有效。 ——社會心理學家亞當•阿爾塔接受《紐約時報》采訪,談為什么人們會對電子設備上癮,摘自紐約時報《欲罷不能:電子設備為什么讓我們上癮》,2017 是誰在下毒? 呈現互聯網虛擬世界的,是千千萬萬像手機和電腦這樣的電子產品。這些產品從世界工廠(比如我們的祖國)運到世界各個角落,然后大家用這些產品來上網、打游戲、刷微博。 低頭族,又稱“玩工”。表面看來,他們使用手機、電腦及周邊產品來上網、打游戲、刷微博,實質上,他們一邊玩一邊給大公司打工,而且常常是免費打工。“玩工”們有意識上載的圖片、視頻、日志、網絡搜索關鍵詞等資料、“玩工”們的瀏覽習慣、社交網絡及其它信息,特別是個人消費信息,都變成了 大數據 ,使科技企業可以更精準地進行研發,更有效地預測和引導市場消費。而不斷更新的手機設備和應用內容,則使“玩工”們更加投入、更加不知不覺地參與到“生產”過程當中。 于蘋果和無數個科技巨頭而言,一個完美的利潤閉環就這樣形成了。
圖片來源:邱林川《Goodbye iSlave》 電子產品的利潤和玩工在電子產品上貢獻的時間和專注力,是構成21世紀令人上癮的“白糖”,也是構成大公司大老板們不斷“研發創作、更新換代”的原始欲望。 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五肢,大數據成了我們的另一層皮膚 ,所以全國人民用手機聊天時,馬化騰們可以賺錢;全國人民用手機X寶時,馬云們可以賺錢。
作者:酥麻麻 沙撈越 美編:黃山 土逗原創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