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才能走向最強王者?變相收費的陷阱游戲
隨著中國游戲市場向外開放,國人對游戲的消費力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外游戲廠商開始走進中國游戲市場,想分一杯羹或是吞下這塊大餅,他們不斷的試探、摸索、嘗試、投入自身的產品,然而大多數的結果都是水土不服,敗北歸去。就連我國的大部分游戲作品都是曇花一現,水花一陣就沉落。究其原因究竟是為什么? 國內游戲市場現狀:淪為內購免費游戲的天下 在我國想要開發游戲想要銷售游戲,就必須遵從世界上最嚴格的出版條例——所有產自于中國的傳媒和文化商品都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核,以此來維護中國的形象。像目前很火的《絕地求生》在騰訊未正式宣布代理國服前,就有許多消息稱《絕地求生》無法在國內面世,甚至面臨全網封殺。盡管現在在Steam上仍能游玩中文版的《絕地求生》,但是暴力血腥等等的元素都被閹割,甚至連女性模型都因做得太過于逼真被和諧掉。
國內目前游戲市場面臨的問題是:各種游戲公司雨后春筍不斷冒出,每天有太多參差不齊的游戲產品不斷面世。單說手機移動平臺,盡管在國內手游的審核更加嚴格,但每天仍然有將近20款新游戲更新在各大APP上,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擁有內購項目的免費游戲。
為什么會造成國內游戲市場被免費游戲占絕對地位的場景呢?除了因為國內玩家對購買游戲持不前狀態以外,更重要的是那長達14年的游戲機禁令催生了國內游戲市場把著重點放在移動端上。相對于較為成熟的歐美的游戲市場而言,國內玩家對游戲產品的消費觀更傾向于購買游戲內的裝備而不是購買游戲產品本身,因為購買游戲產品玩家純粹只是獲得這個游戲,而購買游戲產品中的裝備,則能讓玩家直截了當的感受到角色與角色間的差異。這大概是文化層面的不同,使得國內發行的游戲幾乎全是“擁有內購的免費游戲”。基于這一點便造就了國內游戲業界普遍都為了快速成功,為了快速回本,開發一個又一個讓玩家樂意充錢變強的游戲或是直接從文學作品、電視劇、電影、漫畫等等已有的作品改編,而部分優秀的原創游戲作品因不愿落俗只能在玩家眼中一閃而過,得不到發展。在這樣的游戲設計哲學中我國游戲業界很難會誕生出所謂的3A大作。
玩家氪金的心態:我充錢我牛逼 基于上一段對國內游戲市場現狀的闡述,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想要在游戲中快速變強莫過于充值。充值過后玩家就會聽到那熟悉的廣告詞:單挑Boss,怒刷裝備。屠龍寶刀,點擊就送。極品裝備,一秒刷爆。首次充值,必中寶箱。無限刷怪,雙倍經驗等你來拿……用錢購買更好的游戲裝備,獲得更高的游戲屬性,獲得更多的游戲經驗值以縮短游戲時間,甚至可以領取充值后才可獲得的特別充值獎勵,這些都是玩家為游戲氪金的理由。
但其實早在1996年,英國游戲調研專家Richard Bartle便對游戲玩家做過一個調查與分類,他根據玩家的行為與玩家的關注重點把玩家分為四大類型:殺戮者型、成就者型、社交者型、探索者型。根據字面上的意思,其實很容易理解這四大玩家類型的核心:
殺戮者型:喜歡攻擊其他玩家,希望對別的玩家施加影響。 成就者型:對游戲動作要求高,在游戲中常常比別的玩家更快升級或者達到某些成就。 社交者型:最喜歡和玩家打交道,把游戲作為社交互動的一種渠道。 探索者型:對游戲世界充滿興趣,并嘗試了解游戲的運作規律。 在了解完玩家類型的分類后,大家對自己屬于哪一類的玩家應該有了大概的了解。作為游戲廠商,什么類型的游戲吸引什么類型的玩家他們早分析得一清二楚,而什么類型的玩家更能使其為游戲充值信仰,充值金錢,他們也是了如指掌。例如社交者型和探索者型的玩家對游戲的基本追求就是與其他玩家進行互動交流,探索游戲中的寶物、地圖、劇情等等,本質上來說這兩類的玩家并不會為游戲廠商帶來太多的利益,因為一旦線上玩家轉移到線下交流,游戲的內容探索完畢,他們就會轉向另一個游戲進行游玩。
但是殺戮者型和成就者型的玩家則不同,他們會為了提高自身的實力贏得勝利或為了完成游戲中的成就系統,選擇長時間在線上游玩或是氪金以達到普通玩家達不到的高度,他們會不斷的在游戲中購入不同類型的“裝備”、“皮膚”——我有的你沒有,所以我牛逼。
放眼望去,國內游戲市場基本主打PK競技,不論是《英雄聯盟》還是《王者榮耀》甚至是當前火熱的網易手有《荒野求生》都在潛移默化的鼓勵殺戮者型與成就者型玩家的形成,同時在各類活動上營造競爭氛圍,最后賺得盆滿缽滿,使之惡性循環。
舉個例子,游戲中PVP的存在絕大多數都是在為殺戮者型玩家提供充值的理由——普通玩家花了大量的時間一步一個腳印的刷本升級,最后輸在玩了不到一星期的充值玩家手上,換做是你,你肯定會不高興。這就是游戲廠商想要看見的。他們對游戲的操控使得玩家不得不走上競爭道路,因為大家都不想輸,于是乎氪金氪得一個比一個多,盡管有的人接受了失敗卸載了游戲,但就算10個玩家里有1個玩家因此走上氪金的道路,游戲廠商也是賺的。許多游戲中那些占據排行榜前三名的,哪個不是氪金氪上去的?
游戲的本質:你愿意為之付出多少 游戲的本質就是娛樂,那娛樂的本質是什么?不就是為了快樂嗎?在小編看來,游戲充值其實跟外出吃頓飯,看場電影,買件衣服一樣,都是為了填補空虛,滿足自己心靈和精神上的需求。 對于非氪金玩家而言,他們就算不氪金也能達到娛樂的目的,相較于時間與金錢的成本上來說,把錢花在現實世界中會更有意思,那么氪金對他們來說便毫無意義。 而對于氪金玩家而言,明知不氪金也能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卻依舊會選擇充值金錢節省時間走捷徑,在可承受的范圍內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也無可厚非。 對于不同的人而言,任何資本的價值都是不同的,你愿意為游戲投入自己的時間,是因為你認為游戲能給你帶來快樂,而后為了追求更強的快感你便會選擇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或金錢成本以達到你的目的。
我們不能說游戲廠商有錯,也不能說氪金玩家傻,都是權衡考慮下的結果罷了。在國內的游戲市場上,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款游戲突然間大火又突然間歸于沉寂,許久以后,我們想起這個游戲不是因為這個游戲有多創新有好玩,而是因為我們當初為此支付過時間支付過金錢。
作為一名游戲編輯,小編希望某一天在游戲中氪金不是因為小編想變強,不是因為小編想贏,而是單純的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值得。 極地編輯:Poon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