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吃ji的時代 “社交”或許才是手游的致勝法寶
最近你在玩什么手游?你身邊的人又在玩什么手游? 每年有那么一兩款高人氣的手游,可能見怪不怪,但近幾年手游市場井噴式的發展,和個別幾款手游的現象級火爆,一時間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一年講不上一兩句話的親戚,見了面都要趕緊聚在一起來一盤“農藥”;原本對手游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人,朋友圈里也時不時會發一兩張“吃ji”排名的截圖。
要說現在的手游市場,總結為《王者榮耀》、“吃雞”(《絕地求生》、《荒野行動》等)、《第五人格》三分天下,想必大家都不會有異議。這三類手游為什么這么火?它們還能這樣火多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這三類游戲為什么會那么火?原因可以分成游戲本身和游戲以外兩個方面。 游戲方面的原因很簡單,這幾款游戲都的確好玩。 不管你把它們稱作“借鑒”、繼承,還是什么別的詞匯,這些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游戲都不可能會不好玩。這當然不是鼓勵游戲開發者放棄創新,一味地沿用已有游戲的玩法,但既然大牌游戲廠商選擇了這些已經收獲了巨大成功的游戲模式,這些游戲的出現又恰好填補了本土手游在這類玩法上的空缺,那么這些游戲的成功就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 可是,不論是純原創還是稍有“借鑒”,那么多好玩的游戲為何只有這三類游戲瓜分大半游戲市場?
其實這些游戲的爆紅,游戲以外的原因才更加重要,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這幾款游戲的社交性。能在游戲里和朋友在線組隊聯機,甚至不需要費什么周折就能語音開黑,這幾款游戲便利的社交功能讓它們達到了其他游戲難以達到的火熱程度。 如果稍加歸類,我們不難注意到,市場上長時間爆紅的游戲,往往對于玩家而言都不僅是一款游戲,還同時可能還兼任一款社交工具;不僅是玩家之間溝通交流的話題,還成為了玩家之間溝通的直接途徑。 一個人養的蛙兒子,養著養著也就倦了。大多數游戲雖然能和好友互相送送金幣、體力,但歸根結底都是自己做任務、推劇情,哪天沒興趣了,忘了點開游戲,好像也不會有什么影響。若非玩家自己對游戲有很深的感情,可能很難長時間堅持玩某款手游。但能和朋友組隊競技的游戲,就算自己不甚熱衷,也敵不過好友呼朋引伴拉你一起開黑、做日常。
好友在線組隊這一模式帶動了一大波“非核心”的輕度玩家,對他們而言輸贏甚至游戲本身好玩與否都不那么重要,和親朋好友組隊開黑的過程才是他們最看重的。 再加上手機平臺的便攜性、游戲在玩法上的簡化與優化,這幾款手游對輕度玩家來說可以是再友好不過了。他們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去鉆研游戲打法、磨練自己的水平,也不需要花費時間在游戲中結交新朋友,就可以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共同游戲,享受游戲的快樂。 輕度玩家的集結正是這幾款游戲火爆的根本原因。手機幾乎是人人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使用手機的人都是重度手游玩家。不論是“大佬”帶“菜雞”,還是普通玩家的抱團取暖,游戲的社交屬性讓所有的輕度玩家,甚至是過去從來沒有接觸過手游的潛在玩家都能在游戲中找到歸屬感。
雖有資深的玩家不滿這些游戲帶來了一群“路人玩家”,但其實手機這一平臺不同于主機、電腦等核心平臺,本質屬性并不是“游戲載體”而是“社交載體”。降低游戲的門檻、提高游戲的社交性或許正是手游市場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王者榮耀》玩家基礎雄厚、發展穩定,但活躍玩家漸漸流失;《第五人格》異軍突起;由《絕地求生》和《荒野行動》領軍的一眾吃ji手游來勢洶洶又暗自較勁;再加上每天都不斷有新手游上線,今后究竟哪些手游能稱霸日新月異的市場,其實很難斷言。但想必如果不是一款同樣兼具游戲性與社交性的游戲,是很難成為這些手游的替代品的。 資深玩家們其實也不必為手游的 “社交化”而憤憤不平,覺得游戲變了質。茶余飯后,把碗筷和輸贏都先放到一邊,和親戚朋友圍在桌邊開黑,這也不失為是享受游戲的一種方式嘛!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