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扯淡來扯一扯純狐,嫦娥,羿(后羿)這三個人的前世今生。
當然主要是說后羿這個人。
首先說在前面的是,本文不會涉及什么過多的考據。
有關后羿的歷史文獻特別特別多,多到我自己也有很多沒看過的....(大概有幾十本書都寫了后羿,這個人的名氣簡直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版本那更是一人一套。
所以我不會后羿這個人剖析成啥樣,單純是一種講故事的扯淡心態隨口一眼罷了。
順便,因為我是東方愛好者,所以本文其實不是歷史科普,而是一個東方眾在東方的世界觀基礎上對對后羿的一個小小介紹。
首先我們直奔主題,通俗點講兩個故事
羿的射日傳說和后羿與純狐的愛情糾葛。
首先這不是文學論文,不是考據貼,我們當然以東方的角度來說。
那么第一件事就上東方中的一設所提及的部分。
【丈夫殺死了自己的兒子,這是最初的怨恨,但怨恨早已純化, 失去了控制。 其存在只有一部分月之民知道。 因為月之民不需要有畏懼敵人的生活。 嫦娥是否知曉她的存在還尚不明確,但應該不會毫不知情吧。
嫦娥,雖然在本作中并未登場,是被幽禁在月都的月之女神。
她是月兔的支配者,也有著強大的力量,但并不會出現在外界面前。 嫦娥是使用了蓬萊之藥的罪人。】
首先就是純狐的一設了,這里明確說明了,丈夫殺死了自己的兒子,首先在東方project里,紺珠傳的結尾處,有人提醒了我,永琳給鈴仙講述后羿和純狐關系的時候用的圖例的意思就是后羿殺了他和純狐的親生兒子,這是東方里的設定
而如果是按照后羿和純狐的歷史傳說的話
那么那個純狐的兒子不是和后羿生的,這點我們接下來的內容會提到
再看一設里另一個地方
【她也是對嫦娥抱有怨恨的神明。
因為,嫦娥的丈夫,是擊落了太陽(阿波羅)的人物。
本來,沒有太陽便無法存在的地獄。
由于失去了強烈的光明,地獄的黑暗也因之減弱。】
赫卡提亞的一設,嫦娥的丈夫就是擊落了太陽的人物,這句話奠定了東方里面后羿的逼格....
怎么形容呢,就一個字——強。
太強了,因為動力的太陽是很厲害的,太陽是人間的光明,黑夜是妖怪的光明,也就是說太陽可以說是最高的地位了,后羿那是強的一比的。
阿波羅是希臘的光明神,這里也很有意思,太陽神是赫利俄斯,而光明神是阿波羅
所以側面說明了,后羿不是射下了太陽這顆星球,而是射下了太陽的光芒。(個人臆斷)
也就是說太陽還在,但是無光了。
再看下一個地方,八意永琳的話。(永琳,哪里都有你)
【嗯,你想打聽什么我已經明白了。是純狐的事情吧?她憎恨著居住在月之都的,某個人。憎恨的理由,雖然是個很復雜的故事……。那個人是她的丈夫的妻子
她的丈夫是,曾經殺掉了她的孩子的人,雖然她為了復仇將她的丈夫給殺掉了
作為那個男人的壞妻子而且擁有著天賦的才能的是……嫦娥,就是那個人哦
純狐強烈地憎恨著嫦娥。由此而來她也憎恨起了擁戴嫦娥的月之民們她嘗試著侵略月之都,而我們和她互相比拼智慧以將她趕走。這樣的事情會定期的發生。當然了,知道這件事的月之民也是很少一部分就是了 】
這段話是紺珠傳結尾對鈴仙說的話。
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嫦娥和純狐都是后羿他老婆。
白學展開了,后羿殺了純狐的孩子,然后被純狐反殺,嫦娥是壞妻子,所以說純狐連嫦娥也一起恨。
是不是給人一種嫦娥躺槍了的感覺....
一設我們說完了,那我們就來說一說羿的故事
這里我要提前說明一下。
羿是有兩個人的,分別是射日的英雄,三皇五帝中的堯時期的神射手。
以下稱呼為【大羿】,是嫦娥的丈夫。
還有一個是夏朝,有窮國(這國家的名字太難聽了)的王。
以下稱呼為【后羿】,是純狐的丈夫。
在東方里大羿和后羿是一個人,但是我接下來講故事的時候會分開講,然后最后我會總結為什么當成一個人來看,請大家耐心看完就行了。
首先。
華夏民族最偉大的英雄之一,射日的大羿。
以下引用大羿的傳說
【《淮南子 本經訓》: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 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其實神話里有關大羿的記載不是那么多,畢竟古人言簡意賅。
但是就這一段,就是大羿實力的一個襯托
一個字,強...
在堯統治的時期,十個太陽掛在天上,把大地莊稼草木都給烤成碳了,民不聊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這幾個怪物就出來了危害世界(這幾個怪物在學者的分析中代表著自然災害,也就是說是天災的化身)然后天帝一看,這不行啊,于是就派了大羿下凡除害,大羿把天災全部干死,然后拉弓直接射下太陽,百姓高興壞了,堯就成為了天子。
大羿的品德之說其實很少,大羿這個人全程就是個偉光正,典型的英雄形象。
【《淮南子.覽冥訓》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 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 寄汲不若鑿井。】
這段嫦娥偷不死藥其實是教育意義更濃....(姮娥就是嫦娥)
大羿從西王母那里求來了不死藥,嫦娥偷了,上月亮。大羿就悵然若失,無法得到不死藥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大羿并不知道不死藥是怎么做的,所以說教育我們要與其借火種不如自己掌握創造火的方法,與其討水不如自己鉆井。
其實是教育意義,告訴大家自給自足。這也是后羿對不死藥執著的一個開端。
而后在唐代的《初學記》卷一的《天部上》中記載
【姮娥竊以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也就是說,嫦娥偷了不死藥之后,在月亮上受到了懲罰,成為了蟾蜍,作為背叛丈夫的罪孽,可見嫦娥其實是有罪的,不是為了大羿好或者被逼無奈。
然而大家百度嫦娥詞條
會得到一個詳細的版本
號稱是出自《淮南子.外八篇》,是這么寫的。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姮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
其實這個故事,是沒有的。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淮南子內21篇,中8篇,外33篇。
沒有什么外八篇一說,所以這個故事其實是融合了人們口傳相授的傳說衍生的版本。
這個版本為了增加神話色彩而把逢蒙這個羿的弟子也加了進去,塑造了一個嫦娥和大羿恩恩愛愛的,嫦娥是為了避免奸人所害才吃了不死藥的故事,雖然很凄美。
但是這個故事沒有根據和原典。
淮南子中的記載其實就是嫦娥起了歹心偷了,不能說嫦娥壞,但是嫦娥這件事確實是一時貪欲。
那么這個版本是不是錯誤的呢?
其實不是,這個版本是【大羿】和【后羿】形象融合之后,后人傳唱的最廣為人知的版本。
因為逢蒙這個人物不是大羿的弟子而是后羿的弟子,這個故事里出現了逢蒙,就說明大羿和后羿融合成一個人了。
我們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就開始講后羿的英雄故事。
后羿:
夏朝的國王,純狐的丈夫,也是有名的神射手。
我們首先要說,為什么后羿作為一個夏朝有窮國的國王,會和射日英雄大羿混為一談,甚至被認為是一個人呢?
原因很簡單,古代文獻記載的時候多半都直接說【羿】
射日者就是【羿】,有窮后羿,或者大羿,都是后人加上的詞綴。
羿的意思就是箭的象征
說白了,羿就是神射手的代言人。
我們來說說這位純狐丈夫的故事。
《夷羿傳 》:這里的夷羿,指的就是后羿,這其實也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這篇引用的夷羿傳其實不用看,大概內容我下面有簡單概括)
夷羿,有窮氏,窮國之侯也。左臂脩而善射,五歲得法於山中,傅楚弧父之道。既學射於吉甫,其詞佐長,故亦以善射著。嘗從吳賀北遊,見雀焉,賀命之射,羿曰:“生乎?其殺之乎?”賀請左目。羿中厥右,恥之,由是每進妙中,高出天下。迨事夏王,王命射於方豕之皮、征南之的,曰:“中之賞子萬金;不中則削十邑。”羿援矢而色蕩,射之矢逸,再之又不中焉。王謂傅彌仁曰:“斯羿也,發無不中,而今也不中何以?”對曰:“若羿者,口懼之為災而萬金為之患也。人能遺其喜懼之私若萬金之患,則天下亡愧於羿矣。”王曰:“善。吾乃今知亡慾之道矣。”
太康之立,滔淫亡度,娛以自縱,民興胥亂,迷畋有洛之表十旬。不反,夷羿於是因民弗忍,兵於河以距之。太康失邦,仲康立。於時羲和沈湎於酒,叛官離次,將夷羿是與王命胤侯征之。羿遽隱匿。及相之立,爰逐相而自立,因夏民代夏政。自鉏遷於窮石,滅樂正后夔之子伯封。先有仍之女美,而黰厥澤可鑑,夔納之,是為玄。妻生伯封,伯封貪惏,忿纇寔有 心人,謂封 。羿滅之,后夔是以不祀。
羿於是益時射,不修民事,忘其國卹而蔽於從 ,用不恢於夏家。武羅、伯因、熊髡、龐圍,皆賢臣也,乃棄之而信相。
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又以龐門是子,為受教之臣。浞乃蒸取羿室,純狐爰謀殺羿。植之詐匿內、行媚外,施賂而虞羿以於畋,內外咸服,而羿弗察也。八年,將歸自畋,龐門取桃棓殺之,家衆亨之,以飲其子,子不忍食,死於窮門。
伯靡奔有鬲氏,太康君也,奚祿崩而出玦,羿得之,於是篡,帝及是而滅。後有窮氏、竆氏、羿氏。
成敗不難見哉。夫死同病者,越人所不醫;與亡同政者,屠黎所不處。用賢則治,有德則昌,此不易之理也。是故古人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秦為暴虐,羽親滅之而暴虐益甚;陳為淫侈,隨親滅之而淫侈益甚。是安得不亡哉?
夫以繼體之君艱難,不知而抵於敗,是故不足怪今也。躬自伐之而躬自為之,躬自成之而躬自敗之,此何為也邪?甚矣,夫人之愚也,湛於酒色,小病大死,人舉知之而人舉甘之。好任小人,大亡小亂,理之必然,而小人必用。今世固有誨人以酒色亡身,而自溺於酒色;諫彼以小人破國,而自惑於小人者矣。是非不知戒也。知思於憂患而死安佚也。武王之鏡銘曰:“以鏡自照者見形容,以人自照者見吉兇。”鄉使文皇非魏徵之徒朝夕勉之,以隨為監,則唐之為唐未可知也。太康以佚豫作禽荒般遊亡度,而亡其國,此羿所親滅之也。而羿不知戒,復恃射而忘國卹,淫於原獸,是又一太康也。家衆亨之,顧非其不幸矣。嗚呼!服留黃醉,紅裙豈其不知戒哉?而卒自蹈之故,君子非茍知之。
這!這太長了吧!搞毛啊。
請稍安勿躁,這篇不用看,我就是發出來表示我是引用的這篇。看我接下來的簡單說明就行
因為這個故事實在是比較長,所以說只看解釋版本的就好。
我簡單說一下后羿的光輝歷史吧、
后羿是夏朝,有窮國的國王,非常善于射箭,百發百中,天下第一神箭手。
當時夏后啟的兒子太康耽于游樂田獵,不理政事,后羿就趁虛而入,驅逐了太康。太康死后,
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后,實權操縱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繼位,后羿又驅逐了相,自己當了國君。
簡單說就是曹老板,似李!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我認識。
后羿是個勇武過人的神射手,是一個英雄無雙心系天下的人,然而高位讓他墮落了,他開始變得貪戀女色懶惰了起來,武藝也大大降低了。
然而后羿還是很有正義感的,畢竟一代英雄。
當時有一個諸侯作惡多端,后羿就出手了,懲惡揚善。
這個諸侯就是伯封,也就是玄妻(純狐)的兒子,純狐和玄妻關系我們不談,這里視為一個人。(這篇夷羿傳也說了純狐就是玄妻,不嫌累的可以看看上面那個)
伯封就是純狐的兒子,這個伯封無比貪婪而且暴政,被叫做大野豬,就是個惡人,但是他媽媽純狐很溺愛這個兒子。
但是后羿作為英雄,就為了黎明百姓射殺了這只大野豬,然后同時后羿英雄好色很正常,覺得純狐很漂亮,就直接娶了純狐。
所以大家看到這里知道了,為什么純狐說后羿殺了自己的兒子。
伯封不是純狐和后羿生出來的,而是純狐之前的孩子,因為作惡多端被后羿很正當的殺掉了....其實是為民除害。
然而純狐沒有原諒后羿而是一直恨著他,久而久之,后羿自然也變得懶惰,驕奢淫逸了。
這個時候,一個叫韓浞(寒浞han zhuo)的年輕人就出現了,這家伙是一個心機很深的卑鄙小人,他用各種花言巧語和阿諛奉承的方式取得了后羿的信任,后羿雖然昏庸了,但是愛民如子,就是他雖然懶了,但是他不是昏君,他只是懶惰了....
然而信任韓浞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韓浞奪取了后羿的信任,被后羿當成親兒子一樣看待,然而韓浞卻暗中勾結仇恨后羿的純狐,擴大自己的勢力,整天想著造反。
這個時候啊,后羿的忠臣們跳了出來就說:后羿啊,你可不能再信韓浞了他,他是奸臣。
但是后羿不信,后羿認為自己對待韓浞就像是對待自己兒子一樣,他是絕對不會背叛的(后羿你個智障啊..你怎么這么老實啊.)
然而事與愿違,后羿把大權都交給了韓浞,韓浞也就在策劃之后聯合純狐一起背叛了后羿,然后韓浞就指示家臣用【桃木樁】殺了后羿!
哎!這里要說!親手殺了后羿的不是純狐或者韓浞
就是這個逢蒙(逄蒙pang meng)。
逢蒙是后羿的弟子,后羿把畢生箭術傾囊相授,然后這個逢蒙為什么要幫助韓浞呢?
因為逢蒙嫉妒后羿的箭法,就把他殺了,殺了后羿,我逢蒙就是天下第一神箭手!(后羿你看看你....)
于是后羿慘死。
( 這個韓浞雖然大家看這個故事里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卑鄙小人一樣,然而大家要知道,王侯將相搞手段卑鄙其實是很正常的,韓浞是天賦異稟有才能的人,為了謀取天下做了很多準備,是一個奸雄。而后羿雖然治國有方,卻是過于淳樸愚蠢之人,這樣的人肯定是不能久坐王位的。韓浞卑鄙卻有才華,所以要辯證看,亂世之中錯信他人,后羿你太天真了。)
這個故事其實講了一個道理,就是后羿最大的缺點就是【任用小人】。
他本人其實除了晚年不那么盡職盡責當國王了之外,其實沒什么過錯,如果好色有罪的話,那后羿確實該死,畢竟他看上純狐就娶了純狐....挺色的。
但是....后羿人家一國之君,看上純狐娶妻,我覺得...也不是什么錯事吧。別說后羿對純狐其實挺好的,后羿對韓浞,純狐,逢蒙其實都是挺好的,然后就被背叛了。
至于徒弟逢蒙的背叛,我再引用一段更有意思的文獻
《孟子》:
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其僕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僕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廢。’抽矢叩輪,去其金,發乘矢而後反。”
這段取自孟子
大意就是。
逢蒙在后羿這里學習箭術,然而考慮到天下只有后羿比自己強,于是就殺了后羿,為了當天下第一。
孟子就問弟子:后羿有沒有錯呢?
孟子給出的答案是:后羿也有錯,后羿不善識人,看錯了人也是罪過。然后用 子濯孺子的例子,表示 正直的人會和正直的人做朋友, 后羿作為老師,教導無方,只把最強的武藝教會了逢蒙,卻沒有教給逢蒙人的品德,所以后羿作為老師是不合格的。
這里就能體現出后羿除了【任用小人】之外另一個缺點,就是【教人無方】
可以說后羿是英雄,也是一個挺好的人。
但是后羿不適合當一個老師。
他被自己至親之人背叛,被自己親手教出來的弟子殺害。
就算武藝天下無雙,又如何呢?孤家寡人一個啊,連他老婆都不愛他,反而因為他殺害了伯封而機恨他一輩子。
后羿慘啊..
而后羿的故事,其實沒有說后羿射日的故事,射日的大羿是嫦娥的丈夫,國王后羿是純狐的丈夫。
兩人都是神射手。
而后羿和大羿為什么說很可能是一個人呢?
因為屈原的《天問》將兩個人寫成了一個,天問我這里不引用了,我就提一下而已。
會不會是屈原認錯了呢?哎?其實不然,屈原的天問比很多文獻都早,而且屈原之前的文獻都沒有說過后羿和大羿的名字,一律都是【羿】
而屈原可以說是對后羿故事描繪最完整的,所以將后羿和大羿混合成一個人其實是歷史的必然,傳說也是這么說的。
在東方里,后羿和大羿也是一個人,這不是zun考據失敗,反而,認知成一個比較能說明神話在不同時代也是會逐漸完善的。
其實現在混為一個人反而是正常的,為什么?
這里大家回顧我上面說的嫦娥奔月的現在神話版本
嫦娥奔月的故事里現在出現了逢蒙,逢蒙是后羿的弟子。
所以說,后羿和大羿在傳說故事的延伸中,已經慢慢變成一個人了,這其實也是一種神話的發展。
(以下就開始把大羿和后羿都稱呼為后羿了)
所以在這里我給大家理一下脈絡,以后羿和大羿為一個人來說的話
就是先娶嫦娥,嫦娥偷了不死藥,后羿郁郁寡歡,然后就建國當了王,殺了伯封,教了逢蒙,娶了純狐,任用了韓浞
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一代射日英雄就此隕落.
不過這對于后羿而言其實是一個必然。
后羿作為射日英雄,本人屬于那種很單純的類型,他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這么多人欺騙,然后淪落到死的境地吧。
他是當時天地間最強大的英雄,但是人不是完美的,后羿也不是,他善于治國,但是不善于用人。
這里引用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
羿,古之善射者也。調和其弓矢而堅守之。其操弓也,審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發而多中。明主,猶羿也,平和其法,審其廢置而堅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舉而多當。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發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
后羿,是古代的善于射箭的人。他調和好弓箭而堅持掌握著。他操弓時,審明它的高下,掌握必能射中目標的規律,所以能百發百中。賢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樣,調和他治國的法度,審明他當廢當立而堅持實行,掌握必治的規律,所以能做到多辦事而事多辦好。規律,是后羿必能命中的憑借,是君主必能治國的憑借。射箭的表面動作,不過是弓弦發出箭枝而已。所以說:“后羿的道,不是射箭啊。”
所以說后羿真的是人渣嗎?是惡人嗎?
后羿的道其實很正,他的一切都在弓箭中了,所以說他以為教會了逢蒙弓箭,就等于了教了他人生道理
然而逢蒙是本性不好,喜歡嫉妒的人,不理解老師的深意,反而萌生嫉妒之心。
《孟子·告子上》:有一句話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
意思是后羿教人射箭,一定會讓你拉滿弓,這是說老師有老師傳道授業的規矩。
所以他教了逢蒙全部,然后被背叛....
這也就是突出了后羿的一個特點,耿直啊.......
這里可能大家要問了
后羿是神射手,但是他百發百中嗎?
不,后羿也失敗過
《苻子》: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徑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則賞子以萬金之費;不中,則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無定色,氣戰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謂傅彌仁曰:“斯羿也,發無不中!而與之賞罰, 則不中的者,何也?”傅彌仁曰:“若羿也,喜懼為之災,萬金為之患矣。人能遺其喜懼,去其萬金,則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這里說的就是后羿的一次失敗。
夏王對后羿說,你射中了就給你一萬,不中就扣你封地。
后羿因為緊張第一箭就射騙了,而第二箭也射偏了。
夏王問付彌仁:“這個后羿,從來都是百發百中,而我今天和他定約了賞罰條件后,他卻射不中了,為什么呢?”付彌仁回答道:“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情緒波動影響了他的射技,萬金厚賞造成了他的心理包袱。人如果能做到不計較得失,把賞罰置之度外,那么誰都能成為無愧于羿的神箭手了。”
也就是說,后羿其實也只是肉體凡胎,半神的身份不代表他無欲無求,他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東西擾亂心神。
他也不是什么波瀾不驚的圣人。
所以當純狐,韓浞,背叛了他的時候,他會是什么樣的感情呢?
可能只有無奈吧,落到這樣的下場..
而且后羿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射不中的話非常受打擊。
《帝王世紀》:
(羿)與吳賀北游,賀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殺之乎?”賀曰:‘射其左目。’ 羿引弓射之,誤中右目,抑首而愧,終身不忘。故羿之善射,至今稱之。
簡單說就是后羿和一個人旅游,那個人讓后羿射鳥。后羿問:你想殺了它呢還是不殺呢?
那個人就說:射他的左眼就好了
后羿拉弓射箭,射中了右眼,然后后羿就非常后悔,一生無法忘記這個失誤.....
所以說后羿射箭的道理不是單純的射箭而已。
總結下后羿這個人吧。
他的缺點無法掩蓋
:好女色,不善于用人,錯判忠良,聽信讒言,曾經貪戀過不死之藥,他不擅長當一個國王或者領導者。
他是一個很耿直,很單純的英雄,沒有那么多心機。
然而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對后羿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了呢?
在本文的最后我要補充一點我自己的看法吧。
后羿是百發百中的。
根據我引用的文章大家能知道,后羿的治國之道就是他的箭術。
他的人格,品行,乃至信念都融合到了箭術之中。
而后來我舉例子后羿各種射偏的故事,我覺得也能側面體現后羿這個人墮落的過程。
在漫長的人情世故中,百發百中的神射手不再百發百中,也說明他的內心開始腐化,他的弓道變得渾濁了。
一個人失去了自己堅守的【道】,自然就會敗亡,
所以后羿最后死在弟子,家臣,愛人手中雖然令人唏噓,卻也是必然的結局。
后羿人生的最后偏離了他當初堅持的正道,所以他遇人不淑,錯信讒臣,辜負了和純狐的愛情,最終死去了。
至于長生不死藥,在這里我想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后羿失去不死藥之后郁郁寡歡了一段時間,但是正如我引用的文段,那段話其實是教育大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他從嫦娥背叛自己奔月的事情中知道了永生只是短命的人類的貪婪而已,人不該永生。
所以我覺得后羿其實是從失去不死藥這個故事中醒悟了,他明白了人類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偉業,而不是依賴虛無縹緲的永生,所以后來的傳說里,沒有有關后羿一直執著于不死藥的描寫了,我覺得這就是他釋然了的一種證明。
而釋然了的后羿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就是建功立業當國王領導人民
但是事與愿違,他一生完成了無數的功績,唯有治國用人成為了他一生的敗筆,他所堅持的信念和道也泯滅了。
最后后羿死去了,以一個人類的身份,被自己的弟子用桃木樁很輕易地殺死了。
但是我覺得他是沒有后悔的。
與其作為【神子】拯救蒼生,后羿最后選擇了作為【人王】
他最后也沒有去找嫦娥,也沒有選擇求助天神,求助眾神。
他選擇以一個人類的身份將七情六欲,偉業和錯誤全都接受下來,就這樣被純狐殺死,我覺得算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雖然這樣說給人一種我是后羿粉的感覺,但是我確實挺喜歡他的。
后羿的缺點相比較他的優點而言,我覺得是微不足道的。
作為一個半神,后羿想要永生有什么錯呢?教導無方,錯信小人,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了...他雖然賢明,但確實不是一個善于識人的家伙。
而他好女色這點,其他帝王三妻四妾,妻妾成群,而后羿雖然好女色,卻也只愛嫦娥純狐兩人(屈原的《天問》里后羿還占了河伯老婆,這里眾說紛紜,有說河伯是惡人,后羿懲惡揚善,有說后羿就是好女色殺人奪妻,所以我不說這里)
不過就算有河伯老婆,這也才仨啊............
人無完人。
后羿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我這里沒辦法給出一個定論
我這篇文也不是什么嚴謹的考據,就和過去的東西一樣,一個扯淡的雜談而已。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了解后羿,純狐,嫦娥的前世今生就可以了。
在東方的世界觀里,逢蒙,韓浞恐怕是都不存在的。
純狐就是殺了后羿的兇手。
但是說實話我不覺得純狐就是恨著后羿的,或許是對那個天真的家伙失望了,或許還是放不下獵殺伯封的仇恨。
又或許正是純狐的【純粹】和后羿的【天真】相互碰撞,才導致他們兩個走到一起,并且走到必須死一個的結局上吧。
不管怎么說
我挺喜歡這一對的。
在東方的世界觀里,
后羿現在身處何處呢?
是進入地獄永遠受刑,還是重回天界作為不老不死的神存在了呢?
這位英雄會對自己的一生感到后悔或者內疚嗎?
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不管是背叛了自己的韓浞,殺害了自己的逢蒙,欺騙了自己的嫦娥,仇恨著自己的純狐。
這些人都是后羿人生中的一部分。
不管偉大也好,卑劣也罷,自己的選擇就是自己的人生。
長生不死,其實只是不需要存在的夢罷了。
萬物有生有死,不存在永遠不滅之物。
只要留給后代的傳說和偉業供世人傳唱就可以了,不是嗎?射日的英雄。
【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