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不可能是個女孩兒但那又如何?
前幾日,本想回坑崩壞三的,卻不料發現崩壞三里有關于中國歷史的圣痕名稱一個個全給改了,打聽之下才知曉,大偉哥怕是為了“尊重歷史”啊。 游戲有其獨特的故事背景與設定,突兀地將圣痕的名字改去,在游戲過程中實在是有一種違和感。更何況這一波換名也并非改去了中國的歷史,李耳改成了蕭云,乃是小燕子的原名,女媧改成了丹朱,直接變成了堯的兒子,其余不一一列舉,實在是啼笑皆非。
嗯,諸葛孔明也改成了德利莎·觀星…… 關于對于游戲改編歷史的批評引起的大規模爭議,還是得要從去年光明日報刊載了一篇文章“荊軻是女的,李白成刺客! 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 ”,而這篇文章被人民日報的官博轉載之后引起了社會上劇烈的討論,眾說紛紜,一時之間矛頭紛紛指向了王者榮耀,迫使王者榮耀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在人物資料中給出每個英雄的歷史故事,給荊軻改名為阿軻等。 一時之間,多方媒體圍繞著這個原點開始了評價與議論,話題中心在某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傳播下,逐漸由最初的那篇文章“荊軻是女的,李白成刺客! 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 ”轉而變向去了另一個話題—— 王者榮耀不尊重歷史 這種轉變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人們可以接觸到的信息爆炸式地增長,隨著信息來源的多元化,民眾的觀點本應也隨著開始出現百家爭鳴的狀態,但萬萬沒想到,恰恰相反,在接觸到爆炸式的多元化信息來源時,人的辨別能力與自主意識非但沒有增強,反而趨弱。 普遍認同的觀點逐漸趨于一致,開始出現了以接觸到信息的點贊數與轉發量為判別標準的情況,寧愿相信一些明顯不負責的鬼話也拒絕相信那些明明白白寫在教科書上的內容。 王者榮耀不尊重歷史。這句話看上去冠冕堂皇,站在了道德高地,高高在上地指責,看似毫無破綻——沒錯,它的的確確借用了歷史人物的姓名,可又明顯和歷史人物不一致,從這一點上來看,似乎“不尊重歷史”這一點是實錘了?
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王者榮耀不尊重歷史”這種說法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偽命題。 首先,一個游戲,何來“尊重歷史”的說法?一個游戲的目的是什么?是其娛樂性,以各種設定、玩法來促成其游戲性,我可以在《三國志》中用呂布一統天下,也可以在《帝國時代》里用中國征服世界,那又如何?不尊重歷史么? 游戲的設定、玩法與劇情推進,一切為娛樂服務 。若是為了一切遵從史實,談何游戲?更何況,一款游戲自有其獨特的故事背景與世界設定,沿用歷史內容只是為了方便玩家理解,譬如王者榮耀中荊軻其實并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刺客的稱號,如同“山中老人”一般,批評不符合史實的人恐怕也未作深入了解便盲目批評。 游戲是游戲,不是歷史教科書,“王者榮耀不尊重歷史”,說著這種話,希冀想要在游戲中學習了解到史實的人,這是其歷史觀不嚴謹的體現,暴露了其在基礎教育中學習的失敗,回幼兒園重修去吧。
每一代山中老人的首領會繼承山中老人的稱號,而并非某個特定人的名稱
其次,我們再退一步說話,什么叫做不尊重歷史?是指與史實不符即是不尊重歷史么?若是亦如此觀點來看,中槍的作品當真是不在少數,動漫中如《一騎當千》、《戀姬無雙》、《封神演義》,游戲如《三國無雙》、《命運冠位指定》(FGO)等一個都逃不掉。
且拿近來爭議頗大的《繡春刀2》來說,電影中的崇禎帝可是被黑得不輕,由此引來了眾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此有氣節的一位皇帝,如何能這么編寫劇情呢? ——對此,我實在無法茍同這種觀點,就藝術創作而言,譬如文學,自古以來,一切背景要素皆為劇情服務,這是原則。藝術作品就代表著一定會有藝術加工,否則那叫做歷史典籍。若為歷史原典而損害文學創作,為尊重歷史而造成bug,那叫做不尊重文學(微笑) 批評一部藝術作品可以,但絕對不能是因為其與歷史不符,只能是因為其內容爛。什么時候起你們跑到藝術作品中找歷史還有理了?你們的史學觀呢?
在《繡春刀2》中崇禎帝的遭遇的評論,我們換一個地方一樣可以用—— 在《三國志》中,陳壽不止一次地提到江東美周郎有“雅量”,為人詼諧大方——“與公瑾交,如飲醪醇,不覺自醉”,而正是這么一個人,為了襯托出諸葛村夫的“多智”,硬生生搞了一出三氣周瑜,寫成了一個小氣鬼,還影響深遠。于是,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說了……
“ 寫故事,別喪良心。 ” “ 歷史人物可以服務劇情,但不容污蔑 ” “ 這個作者,我給零分。 ” “ 因為歷史人物已經作古,就可以烘托主角隨意編排,沒有權利,沒有公道。寫故事可以在歷史背景上創作,但不要為了自圓其說,讓真實存在過的人,做成全你虛擬出來的角色的犧牲品。 ” 于是,“三國演義不尊重歷史”,順便——“玄奘法師怎么可能帶著三個妖怪去印度!不尊重歷史!”、“滿紙荒唐言!紅樓夢不尊重史實!”…… 對于涉及歷史時,關于爛作與優秀作品、經典名著之間的區分,為了解決與歷史不符的問題,不少人們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涉及歷史的作品應該“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對于這么一個觀點,我依舊持不贊同的意見。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僅看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那些故事,可以說除了最后三分歸晉這個不虛之外其余基本全是不拘了。時間不對、事件瞎編,人物也不對,趙子龍何時七進七出了?周瑜怎么就是一個小氣鬼了?張飛為啥變成了一個大老粗? 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在藝術創作中,若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應該是一個加分點,可以成為一部優秀的作品,而非其本份,沒做到更不是其噴點。
太后你穿越來的吧,否則你怎么知道自己死后的謚號的???
莫說這些演義小說了,即使是以歷史正劇著稱的《火燒阿房宮》中,徐夫人竟是一個女的?在《康熙王朝》中也是一口一個“孝莊”地在說……即使這些都不論吧,若當真要符合史實——這些演員和歷史人物長的不一樣!這是欺詐!這是不尊重歷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于王者榮耀以及一系列游戲的整改的原因根本不在所謂的“不尊重歷史”,讓我們再來看一次文章的原題吧——荊軻是女的李白成刺客 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 相比大家應該也看出來了,問題的關鍵在于“ 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么? ”我們之前也說了,在作品中尋找歷史的真實感的人是其史學觀不嚴謹的體現,基礎教育的失敗,而問題在于,現在許多游戲的輻射人群沒有避開那些歷史觀尚未形成的小學生,對于這一類人群的影響才是關鍵,并非某些盲從觀點那般。 即使王者榮耀實施了號稱“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防沉迷措施”,但其效果我們也都心知肚明。于是真正的矛盾就浮出水面了,傳統的基礎教育正在逐漸無法抵擋過多娛樂、商業信息的負面影響,而另一方面對于游戲分級等管控措施也依舊沒有徹底到位,小學生沉迷游戲的情況大有人在,這才是我們應該真正考慮的矛盾所在——我們是否應該將傳統的基礎教育更多的重視對于多元化信息中的真偽辨別能力,以及進一步實施游戲分級的措施,避免三觀尚未塑造完成的人群受到其影響呢。 (沒錯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這兩天被小學生坑慘了) 而至于那些盲從觀點,宣揚文藝作品的人,也是無FA可說,一個藝術作品做得好才能得人心,而不是其是否符合史實,畢竟——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